一批人说:“如果生下孩子,就是继承我的穷困大牛配资,不生就是善良。”
一批人说:“富人的财富,就是穷人,没有必要让我的孩子服务富人。”
一批人说:“大家都少生,以后学位多得是,随便上大学。”
一批人说:“结婚成本那么高,我懒得结婚,还谈什么生孩子。”
另外,据《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,我国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,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值。
大家看到新生人口下降,拍手称好的人很多,似乎看到了轻松致富的希望。
真的会如大家所愿吗?还要从多方面去观察思考,别高兴太早。
图片
01
新生儿越来越少,还意味着老年人越来越多,家家都面临养老问题。
身边的一个朋友,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:家里的中年人,把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钱,直接给老年人,如此循环,老人得到了保障,并且也没有任何损失,钱在家庭内部循环。
从社会层面,一大批中年人缴纳养老保险,老年人拿退休金。一个交,一个拿,收支平衡,有序发展。
回到现实,却不会如大家想的那么美好。
一个家庭里,如果是几代“独生子女”,情况就是这样的:一对中年夫妻,往上有四个老人,再往上,有八个老人。
家庭人口,是一个倒三角形的模样。
如果中年夫妻掏钱供养老人,就是夫妻没日没夜干活,也难养活。
就算老人都自己有一点钱,不要谁养活,这病痛、临终的陪护,还是一个大问题。
也许大家还认为:“把老人送养老院,不就行了。”那问题来了,谁来支付养老院的开销呢?
还有人认为,请保姆,有钱就行了。问题是,谁家都是一两个孩子,对自家的老人都顾不过来,哪会去照顾别家的老人,这保姆也很难请到,不是钱可以搞定一切。
接下来,还有一个残酷的事实:老人的寿命在增长。
我们身边大牛配资,七八十岁的老人,比比皆是。
很多家庭,老人八九十岁,子女五六十岁。子女给老父母养老,常常是力不从心。
相对来说,多子女家庭,大家一起分担养老压力,或者轮着来,又轻松一点点。
图片
02
新生儿越来越少,社会财富竞争的压力,多半会更大。
做一个假设:某地的考试后,有50%的人可以晋升。
那在两千人之中,就是一千人晋升。千人和千人对决。
那在一百人中,就是五十人晋升。变成了百人对决。
那在两个人之中,就是一人晋升,就是一对一比了。
谁的胜算更高?其竞争本质没有区别,但是一对一的情况下,人的心理压力会更大。
很多人是因为不想竞争,或者害怕在竞争中失败,沦为社会底层,就干脆不去竞争了。不生孩子,那么自己就没有了育儿上的竞争,也不存在孩子要争夺什么。
其实,不竞争的想法,完全的消极的。
社会并不会因为新生儿少了,就让所有的孩子都去985、211大学,整个升学系统,大概率还是按照比例招录,去不同的学校。
社会财富,因为新生儿少了,也会整体减少。财富体量少了,利益的蛋糕小了,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压力,明显是更大了。
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: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”
从古至今,任何一个人,都会处于竞争之中,因为竞争才有了生产力,促进社会不断改变。并且一批人,从竞争中胜出,跨越阶层。
很多穷苦的家庭,通过孩子的竞争,打个翻身仗。
很多自媒体都在告诉你,没有父母的托底,跨阶层好难,读书好难,创业好难。这多半是制造焦虑,并没有任何一个自媒体人,真的做了精准的数据统计。
有一位总统说过:“事业上的竞争与做人是不矛盾的,良好的品格修养只会在竞争中有利于自己。”
这一点,和古人说的: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是类似的道理。
一些孩子很少的家庭,新生的竞争力就小了。一些没有孩子的家庭,当夫妻很老了,只能坐等外人来争夺什么,而自己无能为力。
图片
03
面对新形势,每一个家庭,应该未雨绸缪,做好三方面的准备。
当然,全社会有多少新生儿,不是你可以控制的。你可以做的,就是根据形势,去改变自己的决策。千万不要人云亦云,坐以待毙。
第一个方面:育儿数量和质量并举。
不是说,新生儿越多越好,你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。孩子出生了,你可以对他负责。
提升孩子的学习,就业,生活的质量,孩子未来可期,那家庭也就充满了希望。
第二个方面:养老靠社会,也靠家庭。
留一份养老金,固然重要。但别忘了,还要留下一份真情,让晚年不会那么孤独。
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,退休老人,才会真正感受到幸福。
第三个方面:形成几代人互助的家庭格局。
虽然人的寿命增加,低龄老人不应该是坐享其成,还可以成为家庭的劳动力。
老人给子女分担生活压力,子女的中年,就好过多了。比方说,带娃,帮创业等。
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:“人一生的福分是有限的,当你享受这些福分带来的美好时,更应谨慎使用,节约使用。”
那些不生孩子的人,过早享福,违背了先苦后甜的自然规律;也消耗福气速度太快,到了晚年,也难免会凄凉。
生儿育女是人生的重要环节,是家庭的延续,是生活的希望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大牛配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