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生病,家长总是希望能够找到快速痊愈的方法,“网红处方”由此在各种社交平台及妈妈群里受到追捧。重庆市药监局发出提醒,盲目跟风“网红处方”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风险华亿配资,儿童用药必须遵循医嘱。
“我家宝宝抵抗力差,刚开始咳嗽后来发烧,附近就医还打了吊针都没大多效果。结果去某医院看病,医生开以下药,吃一次就有效果!”近期,某宝妈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儿子“肺炎支原体感染+支气管炎”的用药心得,即“小儿俞美那敏溶液+阿奇霉素干混悬剂”的药方,引得不少宝妈们追问,求详细用药方法。而这,正是当下不少家长面对孩子生病时的真实写照。
上游新闻记者采访发现,随着社交平台上各类“儿童用药秘方”“网红处方”的走红,越来越多家长绕过医院,仅凭网络信息给孩子“对症抓药”。
“刚开始只是想搜搜有没有缓解办法,看着看着就觉得‘人家的方子更对症’。”家住渝中区的王女士坦言,上个月孩子低烧伴流涕,她在某社交平台刷到一篇“儿科医生私藏药方”的帖子,里面推荐“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+利巴韦林喷剂”,称对“病毒性感冒”立竿见影。“我对比了孩子的症状,确实和帖子里描述的一样,就去药店买了同款药,结果吃了两天烧没退,还开始拉肚子。”最终王女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,被诊断为细菌性感染,医生告知王女士,用错药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。
“之前小区好几个孩子得肺炎华亿配资,都在医院开了阿奇霉素,我家娃也咳嗽、发烧,症状差不多,我托人问到了处方,就在药店买了同款。”家住江北区的李女士说,她觉得“都是同一种病,用药肯定一样”,直到孩子服药后出现呕吐、皮疹等症状,才慌忙就医。医生检查后指出,虽然都是肺炎,但发病原因多种多样,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,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。
“网红处方”是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、备受推崇的某些药物或治疗方案。然而,这些药物或方案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儿童,甚至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。
“是药三分毒,尤其是儿童用药,如不对症,不仅会延长病程,还可能引起副作用!”重庆市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如果没有按照医嘱或说明书正确使用,当孩子同时服用多种药物,比如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和退热药联合使用时,往往会存在药物过量的风险,甚至会出现肝脏损伤。
重庆市药监局提醒,在给孩子用药时,家长应保持理性,不要迷信“网红处方”,而应遵循医生和药师的建议和指导,确保孩子的用药安全。
儿童安全用药提示:
1.遵循医生的医嘱。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给孩子用药,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。
2.注意药物的副作用。儿童对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更为敏感,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,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3.尽量减少联合用药,避免给孩子同时使用多种药物。
4.注意药物保存。药品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华亿配资,避免孩子误食。同时,家长还应注意药品的保存条件,如避光、防潮等。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