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关税谈判这盘棋里,特朗普一开始可以说是“轻松拿捏”了欧洲,也拿下了日本,但偏偏碰上了中国这个硬茬子,完全拿不下。眼看事情僵持不下牛豆网,特朗普又开始打主意,想从中方那儿捞点好处,好给自己找个体面的下台阶。
中美之间的第三轮经贸谈判已经结束了,从中方代表公开的信息来看,这次谈判可能只是个开始,后面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。这也让特朗普更加清楚地意识到,在这场关税拉锯战中,他能赢欧洲、日本、越南,那不过是“捡软的捏”,而中国的态度比他想象的要强硬得多。现在他骑虎难下,只能再次向中方提出新的要求,希望能有个台阶下。
特朗普访华心态复杂
特朗普其实挺想来中国访问的,但就是不能表现得太主动,怕显得太“低姿态”。
最近有媒体质疑他是不是在主动争取访华,他赶紧出来“辟谣”,说只有等中方正式邀请了,他才会考虑这件事。
其实之前中方有过一次邀请,但特朗普说这个邀请已经“过期”了,意思就是希望中方再发一次邀请,给他一个“体面”的机会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特朗普是真的很想来中国,但他又特别在意“谁先开口”这个问题。这种矛盾的心态,也反映出美国在中美关系中有点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。
说白了,别看特朗普在欧洲和日本面前装得挺牛,好像自己是“贸易赢家”,但在对华问题上,他碰到了一个不好对付的对手。
现在第三轮谈判下来,美方的施压没见什么效果,中方反而一步步地在采取反制措施。这时候,特朗普需要一个能在国内好好宣传的“大突破”牛豆网,而访华这件事,正好可以包装成他所谓的“胜利”。
邀请函背后的博弈
但他也清楚,如果访问结束什么成果都没有,那反而更尴尬。所以他才要中方“请”他,其实是在给自己留后路——如果谈成了,那就是“中方盛情邀请,美方才有进展”;如果谈崩了,那就是“中方诚意不够”。
从这里就能看出来,特朗普那一套“交易的艺术”,其实就是靠吓唬人、虚张声势。他反复纠结“邀请函”的问题,就是想让人觉得“是你们求着我来谈的”,在心理上占点便宜。
但这套把戏对中方来说,根本没用。中方讲的是规矩和程序,按照外交礼节,邀请国家元首来访本来就应该有正式邀请函,这跟态度强硬不强硬没关系。反而,特朗普越是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,就越显得他心里没底,底气不足。
美国谈判反复无常
美国这事儿啊,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,反复横跳,谈判老是变来变去,不确定性特别大。
其实吧,中美之间为啥老是变数多?最大的问题就是特朗普政府那个“多变”的风格。他这边刚说一句牛豆网,那边又改口,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啥。所以怎么确保美国那边能做出靠谱的决定,还能真的兑现承诺,就成了谈判里的一大难题。
但说实话,美国现在这种反复无常,其实背后也没啥真本事撑着。他们那边的谈判团队背后,有军工集团等着靠稀土“救命”,有科技公司怕丢了中国市场,还有农业州盼着咱们继续买他们的大豆。这些利益集团各有各的算盘,搞得美国政府在谈判桌上也很难统一意见。
再加上国内还有一帮鹰派政客,整天大肆鼓吹“中国威胁论”,这更让特朗普没法轻易让步。所以他只能一会儿放点风声说要放松出口管制,一会儿又因为国内压力缩回去,搞得谈判老是拖拖拉拉、充满意外。
美国媒体还给特朗普这种谈判方式起了个外号,叫“TACO”,意思就是“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”。这个外号挺讽刺的,说的是他为了维持“永远赢”的人设,哪怕实际上吃了亏,也要包装成“战术调整”或者“伟大的胜利”。
在这种心态下,美国很难正视现实问题,比如离开中国的军用稀土,他们还真玩不转。但他们还是喜欢对外强硬表态,结果导致谈判的实际需求和高层的政治表演严重脱节,也让整个谈判过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、充满不确定性。
美国盟友反效果
再说白一点,美国表面上好像在谈判中“占了便宜”,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成果水分很大。比如说,他们要求欧盟、日本对美国进行“巨额投资”,这根本就不太现实,这些国家根本不可能做到,反而会因此更讨厌美国。这样一来,美国不仅没拉住盟友,反而把他们越推越远。
也正是这种不公平、有点欺负人的做法,让我们更加明白,关键时候绝不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。美国人想用盟友当“杠杆”来压我们,结果发现效果并不好,甚至适得其反。
中国手握硬牌,美国需平等对话
中国手里握着硬牌,美国得学会平等对话。
面对美国的反复无常,中国表现得非常稳,而且手里还有不少底牌,随时可以反制。
第一张牌就是稀土。中国在放宽民用稀土出口的同时,却对军用和特种稀土加强了管控。比如“锑”这种对军工特别重要的金属,出口量直接暴跌了90%。这招打得非常聪明,既不会伤到普通老百姓,引发国际上的强烈反弹,又能狠狠地打击美国的军工和高端制造业,真是又狠又准。
战略定力与反制体系
接下来是市场牌。中国有庞大的市场、完整的产业链,还有不断升级的内需,不是美国开几个会就能轻易改变的。
然后是反制牌。中方的关税反制和出口管制都有明确的目标:比如减少大豆进口,打中美农产区的痛点;收紧军用稀土,卡住美国军工的脖子;工业中间品也能影响美国消费品的价格,让对方感受到压力。
这些措施相互配合,形成了一套逻辑自洽的体系。商务部那句“反制措施如期展开”,其实已经传递出非常清晰的信号:中国的反击不会因为美国施压就停下来。
这种系统性的应对,让特朗普政府想通过给某个行业一点好处来瓦解中国整体阵线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说到底,这是一场比拼战略定力的持久战。美国产业界确实感受到了压力,但中方手里握着硬牌,体系完善,抗压能力更强。拖得越久,美国那些关键产业的痛苦只会越来越明显。
如果美方真的想谈牛豆网,可以,但必须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。特朗普想要一张“邀请函”,该走的外交程序自然会走,但这绝不是中国为了谈判而送出的“诚意费”。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